发布日期:2022-06-28
6月16日,三星堆考古研究团队宣布将8号“祭祀坑”新发现的顶尊蛇身铜人像与1986年2号“祭祀坑”出土的青铜鸟脚人像残部拼对成功,专家将这件文物重新命名为鸟足曲身顶尊神像。横跨3000年,三星堆1986年出土文物找回“另一半”,两件文物终于“合体”。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首席专家王巍在接受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本次发掘还出土了形似“机器狗”的铜神兽、厚度超过3毫米的斧形金器、三星堆金面罩铜头像等……“这些都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使我们看到古蜀文明丰富的信仰体系的同时,也极大程度上丰富了我们对古蜀文明内涵的认识。”
谈及青铜鸟脚人像“分离”3000年后的“合体”,王巍认为,这两件器物能够完美拼合,表明2号和8号“祭祀坑”极有可能埋葬于同一时期。2号和3号“祭祀坑”并列,内有器物可能相互关联,7号和8号“祭祀坑”也有关联可能,这些联系对于揭开三星堆谜团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轮发掘,7号和8号“祭祀坑”出土的文物数量众多,可谓惊喜不断。尤其是被网友戏称为“华夫饼”“月光宝盒”的龟背形网格状青铜器。在同属7号“祭祀坑”的周围一众小型玉器、铜器中,这个长约50厘米的“巨大龟壳”格外突出。
王巍告诉“强观察”栏目,“此前从没见过这种器物,玉板两面均呈弧形,外面还有丝绸的痕迹,我们高度关注它究竟是什么含义,玉板上会不会有刻画图案。”
“目前,7号和8号‘祭祀坑’的发掘已经接近尾声,我们离揭开三星堆文明的神秘面纱又近了一步。”王巍表示,继1986年发掘两个祭祀坑后,本次发现的新器物中,包括倒立顶尊人像在内的大型青铜器物,虽然形状有区别,但是都是商王朝系统的青铜器,这一突出特点,更加证明了商王朝和古蜀文明存在联系。
据介绍,本次三星堆遗址考古中,除了在勘探、发掘阶段使用了大量高科技设备以外,在提取与保存方面,一些新材料、新方法也运用其中。那么,这些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对于新时期的考古工作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呢?
王巍表示,多学科技术手段的应用和将近40个团队的协同参与,让三星堆的发掘形成了一次跨系统、跨部门的大规模的协同攻关,为新时代中国考古学指明了新的方向。
“从遗址的发掘和保护,到通过数字空间技术对三星堆遗址的多重面貌的再现,再到电视、网络等媒体手段的传播,都能够让观众直观了解到三星堆遗迹当年的辉煌。这也是我们利用自然科学的手段和方法再现古代遗迹的一个很好的典范。”王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