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5-03-31
本报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邱晨辉)“以开源驱动创新,RISC-V灵活性优势若能被充分发挥,有望重塑人工智能(AI)时代的算力版图,并成为AI推理算力的最好搭档。”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包云岗在近日举行的“好望角科学沙龙”上给出这一观点。
在他看来,随着DeepSeek成为国产大模型的“黑马”并引发热议,作为开源指令集架构的RISC-V,也将借AI的爆发迎来发展新契机。如果把芯片比作计算机的“大脑”,指令集就是这个“大脑”的“语言体系”。RISC-V是一种开源、开放的指令集架构,可用来向芯片下达指示和命令,且更易通过软硬件协同设计,适应以DeepSeek为代表的大模型的运行需求。
“RISC-V领域的科研版图正加速扩张,美国、中国、欧洲正成为该领域的创新三角。”东壁科技数据创始人、深圳大学特聘教授吴登生分析了2013-2025年发表的RISC-V领域科研论文特点,结果显示,美国以463篇RISC-V领域的论文居首位,占比22.17%。中国学者则发表了301篇论文,占比14.42%,仅次于美国。
包云岗说,近期各行各业都在本地化部署DeepSeek,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算力需求,导致很多智算中心算力供不应求。他认为,RISC-V芯片能够凭借其低功耗和灵活定制的优势改变这一现状。
“RISC-V正引领芯片设计从‘私有封闭’向‘开源协作’的范式革命。”包云岗说,我国有关领域的技术突破,验证了RISC-V在高性能计算领域的可行性。在他的推动下,2019年起,中国科学院大学启动“一生一芯”计划,让每一位参与该计划的学生在毕业时完成一款RISC-V处理器的设计并流片,希望以此缩短人才从培养阶段到投入科研与产业一线的周期,为行业培养更多紧缺的芯片人才。
“RISC-V如同一把钥匙,打开了芯片设计的‘黑箱’,让更多人参与到创新的浪潮中。”中科创星创始合伙人米磊说,指令集架构的演进史始终伴随着开放与封闭的博弈,传统架构在灵活性和成本上的局限日益凸显,而RISC-V的诞生,不仅是对技术垄断的反抗,更是对开源精神的坚定信仰。同时,RISC-V在智能机器人、自动驾驶等前沿领域已经展现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