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1-06
新华网南京1月6日电(文静)在江苏省南通市东社镇新桥村,有一对特殊的“农民夫妇”,与这里祖祖辈辈种田的庄稼人不同,他们不仅追逐生计,心里还藏着一个美妙的“田园梦”——建立属于他们的有机生态农场。
夫妻回乡,创办南通首家“有机生态农场”
曹荣和孙春梅是大学同学,一个研究畜牧,一个专攻园艺,一直以来,二人都梦想着学以致用,打造属于自己的农场。
2005年,为了支持丈夫曹荣的“田园梦”,孙春梅毅然辞去在南京的工作,这对硕士夫妻回乡创办了生态农场。区别于一般的大型农场,他们的农场仅200亩左右,只种植健康绿色的有机农产品。
“创业之初,经历过绝收,客户也寥寥无几,但我们从来没想过放弃。我们种植有机农产品,不仅能确保农产品质优,而且保护了生态环境,让人、农业和自然实现和谐统一。”孙春梅说,2011年初,夫妻俩拿出了300万元积蓄,流转60亩土地,注册了南通地区首家“有机生态农场”。
那么,怎样才算“有机生态农场”?在夫妻俩的有机农场里,河塘里养着鱼和鸭子,多余的菜叶用来喂鸡喂猪,把鸡猪粪便、杂草秸秆等再制成肥料还田,形成小型闭环生态圈。
其中,农场的特色产品“水晶鸡”是曹荣花大力气找到的优良品种,体型小巧,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风味鲜香。除了品种好,曹荣还自创了一种独特的养鸡方式:自创可以重复拆装利用的简易大棚鸡舍,冬暖夏凉,用材简单,不仅减少了建鸡舍的成本,还方便鸡群转场轮牧。2012年3月,他们还引进了全自动可升降式管道喂料机,并为鸡舍增设了风机和温控设备。
男主人养鸡,女主人干啥?种菜!她种菜的方式也和别人不一样。孙春梅种菜不用农药化肥,用自家的鸡粪和有机肥浇灌自家的菜,种养结合,实现生态循环。
国外“取经”,把论文写在中国土地上夫妻俩的生态农场现已小有规模,但距离心中的“田园梦”还有很大差距,于是曹荣夫妇将眼光瞄向了国外。
2017年7月,经中、德两国农业部门一系列考核筛选,曹荣从数万名申请者中脱颖而出,成为19名中国技术交流人员之一,赴德参加为期3个月的学习。交流期间,曹荣跑完了德国近60个有机农场,对当地土壤及白羽鸡和生态黑猪等家禽粪便进行取样,晚上则在实验室分析数据,撰写研究报告。
在德国的经历,让曹荣意识到,农场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必须进行自动化和电气化改造。回国后,他当即用实际行动去完成自己的“田园梦”。
2019年10月,曹荣夫妇将农场扩建,并建成3200平方米智能恒温连栋大棚,增加4个冷库房和一些小型碾米设备,同时陆续引进了乳头式饮水系统、全密闭负压通风、湿帘降温、自动光照等一批先进电气设备。
在当地供电部门的帮助下,曹荣夫妇还充分利用屋顶、过道、水塘等资源布局了光伏板,自发自用,多余电量还能馈入电网,不仅为农场省下一笔不小的电费开销,还能带来额外收益。
2021年底,曹荣夫妇的农场成立了集有机种养技术实践、新品种研发和推广为一体的科普农牧基地,成了当地闻名的“现代化农业名片”。
“一人富不是富”,要让更多农民实现梦想
十余年的坚守,终圆“田园梦”,但在追逐自己的农业梦想时,曹荣夫妇还为当地的农业发展出谋划策,帮助附近农民就近就业,走上致富路。
在曹荣帮助下,当地的青年人江朝辉顺利完成专升本学历教育,并引进芦笋进行生态种植,如今他已成长为当地小有名气的芦笋育种专家。
同样在南通通州湾地区,青年大学生尹智在种植樱桃时碰到了土壤盐碱值太高、大批樱桃苗难以存活的难题,曹荣请来德国专家共同研究盐碱地改良技术,并在当地大量种植牧草,解决了尹智刚的问题。
创业以来,曹荣夫妇不仅将生态农场建成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还先后帮助50多名大学生系统掌握生态农业种植的专业知识,为100多名农民解决了养鸡过程中的问题,带领2700多名村民种植有机经济作物,促使东社镇形成了有机种养的产业链。
“现在占主导地位的农村劳力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退出了农业生产,希望更多有技术、有情怀的年轻人投身农村。”孙春梅期待更多年轻人扎根农村,“我们农场是省级创业孵化基地,返乡农民、大学生愿意在农村创业的,除了在技术上给予指导,我们也会在政策、资金上进行对接,帮扶他们创业。”
从事农业工作10多年,曹荣夫妇深切感受到农村的巨大变化,河水变清了,道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农民的生活质量也提高了,整个乡村面貌都得到了大改善。“农村一定会成为人人向往的地方,农民也会成为人人羡慕的职业。”他们坚信,农村发展未来可期,夫妻俩将继续深耕并推广农耕教育,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努力把更科学更先进的农业发展理念传达给更多新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