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0-09-21
新华社北京9月20日电 题:“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写在习近平主席即将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之际
新华社记者杨依军、郑明达、潘洁、成欣
走过75年风风雨雨的联合国,又迎来一个历史性的时刻。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应邀以视频方式出席联合国成立75周年系列高级别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此时,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叠加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把世界加速推向了新的十字路口。团结还是分裂?合作还是对抗?共担责任还是诿过他人?人类面临关键抉择。
于危机中洞悉未来,在迷雾中指引航向。世界期待联合国讲坛上的中国声音。
“我们支持国际社会以此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承诺”
9月15日,第75届联合国大会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幕。新华社发
9月15日拉开帷幕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是在特殊时期举行的一次联合国大会——
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每天还有数十万人新增确诊、数千人在同病毒的搏斗中失去生命。
当“退群”“毁约”愈演愈烈、“甩锅”“推责”不停不休,人们需要一个怎样的联合国?
3月12日晚,习近平主席在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话中宣示中国主张——
“今年是联合国成立75周年,我们支持国际社会以此为契机,重申对多边主义承诺,加强和完善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全球治理体系。中方将继续支持联合国工作。”
从日内瓦到北京,从布宜诺斯艾利斯到大阪,从面对面会晤到电话沟通、信函往来……近年来,习近平主席同联合国机构负责人始终保持密切交流。
“联合国是多边主义的旗帜”“多边主义是最符合各国人民利益的必由之路”“形势越是复杂严峻,越要彰显联合国的权威和作用”……习近平主席作出的这些论断,表达了中国的坚定立场。
多边主义,是联合国最鲜明的标识。
“我联合国人民同兹决心,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
这是9月14日拍摄的联合国总部外景。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75年前,联合国宪章奠定多边主义基石,构筑起战后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75年来,在多边主义旗帜下,全球和平与稳定总体保持,新的世界大战得以避免,不少局部冲突得到控制。以对话谈判消弭分歧,用斡旋调解定纷止争,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共识。
然而,当人类即将进入21世纪第三个十年,个别国家却在单边主义歧路上愈行愈远,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遭受严重冲击。
变局之中,远见和意志尤为重要。
“多边主义最基本的道理,就是国际上的事情,要由各国商量着办,要按大家同意的规矩办,要兼顾各国利益和关切。”习近平主席强调。
作为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的坚守一以贯之——
从积极参与重大地区热点问题解决,到全面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从率先签署和批准气候变化《巴黎协定》,到加入500多项国际公约……坚持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之路的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庄严承诺。
中国成为联合国维和待命部队中数量最多、分队种类最齐全的国家;中国—联合国和平与发展基金开展80多个项目;“6个100”、南南合作援助基金等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注入动力;中国成为向联合国妇女署捐款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习近平主席5年前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宣布的一系列支持联合国事业的重大倡议和举措,今天已结出累累硕果。
“中国的支持对多边主义至关重要。”古特雷斯感慨道,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上,中国坚定维护多边主义,维护公平正义,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给世界以确定性、信心和希望。
在津巴布韦中马绍纳兰省的姆武尔维医院,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为当地医疗机构捐赠医疗物资(5月19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玉亮 摄
“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新冠肺炎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是对全人类的重大考验。
“新冠病毒大流行正在成为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游戏规则改变者’,世界正进入一个动荡和不稳定的新阶段。”古特雷斯警告说。
面对危机,中国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坚定地同联合国、同人类共同利益站在一起。
习近平主席通过视频、电话、信函等形式密集开展“云”外交,出席多场重大多边活动,提出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重大倡议,给疫情笼罩下的世界注入信心和力量。
三个月前的场景历历在目——
6月17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东大厅。习近平主席以视频方式主持中非团结抗疫特别峰会。
出席这次以“团结”命名的特别峰会的,除了中国、非洲国家和非盟领导人,还有两位特邀嘉宾——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
“团结合作是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习近平主席指出。
历史并不遥远——20世纪60年代,世界卫生组织开展“天花根除规划”,包括主要大国在内的各国都参与其中,最终使天花在全世界范围内根除。
回首往事,谭德塞感慨:“现在,国际合作的障碍不会比冷战时期更多。各国没有理由不团结起来,共同抗击新冠病毒这一危险敌人。”
9月11日,经过数月磋商,第74届联合国大会以169票赞成、2票反对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呼吁“加强国际合作与团结互助”应对新冠病毒全球大流行的决议。
决议再次确认,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抗击疫情中扮演“关键领导角色”,联合国系统发挥“基础性作用”。
在南苏丹首都朱巴的一处新冠病毒检测机构,中国抗疫医疗专家组成员与南一线医护人员交流(8月21日摄)。新华社发(中国驻南苏丹大使馆供图)
面对疫情大流行的严峻挑战,中国展现负责任大国担当——
在自身疫情防控面临巨大压力的情况下,积极响应联合国发起的全球人道应对计划,向世卫组织提供5000万美元现汇援助;
发起新中国成立以来援助时间最集中、涉及范围最广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向32个国家派出34支医疗专家组,向150个国家和4个国际组织提供283批抗疫援助,向2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和出口防疫物资;
宣布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与联合国合作在华设立全球人道主义应急仓库和枢纽、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
习近平主席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再一次阐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意义,这也是联合国宪章的时代回响——
“新冠肺炎疫情以一种特殊形式告诫世人,人类是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重大危机面前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团结合作才是人间正道。”
2019年4月26日,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这是2019年4月26日拍摄的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外景。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以坚定的步伐走出人类历史上这段艰难时期,共同迎接世界更加美好的未来”
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国家会议中心,曾见证两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成功举办。
这是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主场馆及展览区(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
这个初秋,它又迎来一场全球服务贸易的盛会——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
“中国克服重重困难,举办这样一场重大国际经贸活动,就是要同大家携手努力、共克时艰,共同促进全球服务贸易发展繁荣,推动世界经济尽快复苏。”习近平主席道出其中深意。
观众在位于北京奥林匹克公园中轴景观大道的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专题展区参观(9月9日摄)。新华社记者 鲁鹏 摄
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基图伊有感而发:“这与联合国贸发会议所追求的共同繁荣目标不谋而合。”
发展,同和平、安全等一样,始终是联合国的核心议题。
位于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前的“丝路金桥”景观作品(2017年5月13日摄)。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着眼人类永续未来,联合国先后制定和实施千年发展目标、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联合国的推动下,几十亿人口迈上现代化征程,一大批发展中国家走上发展进步快车道。
“对各国人民而言,发展寄托着生存和希望,象征着尊严和权利。”5年前,习近平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向世界传递中国洞见:“面对重重挑战和道道难关,我们必须攥紧发展这把钥匙。”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蒙上一层阴影。联合国不断发出警示:2020年全球经济预计萎缩3.2%,新冠肺炎疫情或引发粮食危机,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恐无法如期实现……
全球范围疫情尚未得到全面控制,各国抗疫情、稳经济、保民生的任务艰巨繁重。
这是海南三亚亚特兰蒂斯度假区(4月4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丽芸 摄
此时,展现战略定力,中国坚持办好自己的事,为全球发展提振信心——
经济增长由负转正!今年二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2%,中国成为疫情中首个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项目(第三批)集中开工仪式现场(9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杨冠宇 摄
从金融市场开放“蹄疾步稳”,到下调关税、积极扩大进口;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出台,到2020年版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缩减……经济数据向好的背后,是中国不惧保护主义逆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不懈行动。
此时,面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的逆流,中国坚定地致力于“铺路”“架桥”——
“长安号”中欧班列抵达比利时根特北海港码头(2019年7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 潘革平 摄
8月24日,意大利米兰。“长安号”中欧班列缓缓驶达,满载防疫物资,也满载友谊和希望。
今年8月,中欧班列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累计开行1247列、发送货物11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62%、66%,综合重箱率98.5%,再创历史新高。
“唐西欧”中欧班列从河北唐山曹妃甸港通用码头铁路场站驶出(8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杨世尧摄
“中国将在世界经济复苏过程中扮演火车头角色。”瑞士经济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鲁道夫·明施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中国将于今年实现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中华民族摆脱绝对贫困的千年梦想就要变为现实。这是对联合国减贫事业、对人类发展事业的重大贡献。
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关键节点,值得反复品味。
2015年9月,纽约联合国总部。
站在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讲台,着眼人类共同未来,习近平主席倡议: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
2017年1月,联合国日内瓦万国宫。
解析“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的时代之问,习近平主席给出中国方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实现共赢共享。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通过联合国的多边舞台,传遍五洲四海,给迷茫与困顿中的世界带来光明与希望。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理念,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的继承和升华。”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张军说。
历史昭示未来——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从那时起,中国在联合国的舞台开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时代浩浩荡荡——
站在联合国成立75周年历史新起点上,中国以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行动告诉世界:“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
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执行主任米歇尔·西迪贝在“一带一路”暨“健康丝绸之路”高级别研讨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2017年8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在浙江乌镇举行(2018年11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2018年9月15日,中远海运“天恩”轮在瑞典东北部港口城市海讷桑德的码头上进行卸货作业。至此,“天恩”轮首个“冰上丝绸之路”完整航次顺利结束。新华社记者 刘红霞 摄
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第二届“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峰会现场(9月8日摄)。新华社记者 陈钟昊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