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2-08-08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核心部件,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发展关键之一。随着锂离子电池价格上涨、资源储量有限等问题的显现,资源分布广泛的钠离子电池逐渐进入人们的视野。
6月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技术。7月14日,工信部正式下达首批钠离子电池行业标准计划。
随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加,作为锂的同族元素,储量更大、成本更低的钠元素越来越受关注。
数据显示,在资源储量方面,钠资源的地壳丰度是锂资源的423倍,并且在全球均匀分布;在成本方面,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低廉,比磷酸铁锂电池可降低约30%-40%。然而,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使用寿命均低于锂离子电池,这导致钠离子电池的应用范围受到一定影响。
“钠离子电池是主要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与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相似,理论上相比锂离子电池可能有成本优势,且可能拥有更好的倍率、低温和安全性,但是,最主要的是资源储量优势。”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表示,目前,钠离子电池的发展正在起步阶段,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有望在产业化进程上加速发展。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中心副主任、中电联司法鉴定中心副主任汪毅预测,2023年有望成为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元年。他表示,目前一方面是在进行相关安全性能方面的试验,另一方面在提高钠离子电池的性能,等到相关试验结束后才会进行市场化应用。
值得关注的是,2021年以来锂价上涨过快给新能源汽车供应链带来压力。“钠离子电池跟锂离子电池相比成本优势更为显著。但由于钠离子电池本身能量密度相对较低且提升需要时间,钠离子电池的大规模商业化需要经历市场的检验。”林伯强说。
目前,在全球各主要国家,钠离子电池尚处于产业化的前期研发和生产阶段。在我国,有多家钠离子电池企业对钠离子电池进行产品开发。
林伯强表示,由于技术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厂家从锂离子电池生产转为钠离子电池,成本不会过高。综合来看,钠离子电池在作为储能电池的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